印巴贸易额仅12亿美元,但若重启能源合作(如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跨境基建,或能培育利益共同体。印度对巴控克什米尔水电项目的依赖,亦可成为制衡“水武器”的筹码67。
3. 核风险管控:建立“热线下注”
借鉴美苏冷战经验,印巴需设立领导人直通热线、明确核使用红线、共享军事部署信息。2019年巴方释放被俘印度飞行员,曾短暂缓和局势,证明危机管控机制的有效性910。
末日选项:核战争的“连锁反应”
若印巴爆发核战,保守估计将导致2000万人当场死亡,辐射尘埃覆盖全球农作物产区,引发“核冬天”。届时南亚难民潮、全球经济崩溃、地缘权力重组将改写人类文明进程10。
结语:悬崖边的舞蹈与人类理性的终极考验
莫迪的“红场退赛”,实为南亚核危机与大国博弈交织的缩影。当印度在俄美间摇摆、在战和间踌躇时,克什米尔的枪声正将世界推向未知深渊。历史无数次证明,民族主义与短视政治的结合,终将酿造灾难。唯有超越零和思维,重启对话,方能避免南亚成为核时代的第一个坟场。毕竟,在按下核按钮的那一刻,没有胜利者,只有幸存者——如果他们还算幸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