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斯维里坚科在社交媒体上轻描淡写地宣布,乌美《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正式签署。这份被外界称为“21世纪资源分赃指南”的文件,表面打着“平等合作”“经济重建”的旗号,实则以糖衣裹着乌克兰的矿产命脉,将其塞进美国的战略口袋。看官们,且随笔者拨开迷雾,细品这场披着和平外衣的资源掠夺战。
一、协议签署:一场“刀架脖子”的谈判
从表面看,美乌协议签署“皆大欢喜”:双方各占50%股权,基金由两国“共同管理”,乌克兰保留资源所有权,美国承诺提供长期融资。然而,这纸协议诞生的过程,堪称一部“城下之盟”的教科书。
早在2025年2月,特朗普便放风称协议价值“万亿美元”,并威胁乌方:“要么签字,要么失去美国卫星互联网和军援”。泽连斯基一度强硬拒绝不含“安全保证”的条款,甚至与特朗普在白宫爆发争吵。但最终,乌方在美方“签或滚”的最后通牒下妥协。谈判桌上,美国删除了原版协议中“5000亿美元资源上供”等露骨条款,却换汤不换药地要求乌方以稀土、油气收益的50%为基金注资,直至累计5000亿美元。看官们,这哪是“合作”?分明是债务枷锁换军火![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