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哈佛反击:用法律战捍卫学术堡垒
面对政府重拳,哈佛并未坐以待毙。校方紧急声明,痛斥禁令“非法且报复性”,誓言通过司法程序捍卫国际社群。其媒体关系主任杰森·牛顿(Jason Newton)更直言:“国际学者让哈佛乃至美国更强大”——此语直戳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逻辑悖论。
值得玩味的是,哈佛已非首次与政府法庭相见。2025年初,该校就联邦拨款冻结提起诉讼。此番再战,或将掀起宪法层面的博弈:政府是否有权以政治立场干预大学自治?这场诉讼的胜负,可能重塑美国高等教育与权力的百年边界。
五、全球震荡:学术冷战时代的降临
特朗普的“哈佛禁令”绝非孤立事件。近年来,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已对中国学者启动千余次签证审查,并收紧STEM领域留学限制。此次打击升级,标志着学术领域彻底沦为地缘政治战场。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国际教育信用的崩塌。当签证政策沦为政治工具,当课堂言论成为定罪依据,美国“灯塔”形象已然斑驳。正如《纽约时报》所言:“没有国际学生,哈佛将不再是哈佛”——而失去学术自由的美国,还是那个“自由之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