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或记得2022年3月那枚“误射”至巴境内的印度导弹。彼时巴方克制要求联合调查,印方却以“技术故障”搪塞。如今巴军导弹升空,实为对印“战略冒进”的迟来回应。这种“以导弹回应导弹”的螺旋,恰似2012年“沙欣-1A”与“烈火-5”的隔空交锋重现。历史经验表明,南亚每轮军备竞赛都会伴随边境冲突升级——2019年印军越境空袭与巴方击落战机事件,便是明证。
此次试射还暴露印巴博弈的“认知鸿沟”。印度将巴方行动视为“恐怖主义庇护者的挑衅”,而巴方则自诩“弱势核国家的自卫”。这种叙事撕裂使得危机管控机制形同虚设,双方更倾向于用导弹轨迹而非谈判桌丈量安全边界。
四、战略真空:南亚需要的不只是灭火器
当前局势最危险的并非导弹本身,而是区域安全架构的坍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俄罗斯深陷乌克兰危机、中东动荡牵扯国际关注,南亚成为“大国博弈的遗忘角落”。没有强力的第三方调停,印巴只能通过“导弹外交”试探底线,这种“黑暗森林法则”下的互动,极易因雷达误判、通信故障或前线军官冒进引发全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