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西方援助的“双刃剑效应” :美国军援每到位一批,泽连斯基必亲赴机场迎接,镜头前与士兵拥抱的画面,远比反对派的竞选海报更有说服力。而特朗普威胁“断供”的言论,反而激发乌民众逆反心理,将其塑造成“不畏强权的孤胆英雄”。[page]
四、80%民众的沉默怒吼:要和平,不要选举秀
然而,69%的支持率背后,暗藏更复杂的民意光谱。近八成乌克兰人明确表示:大选应在实现稳定和平后举行,而非仓促停火期间。
这暴露出一个尖锐矛盾:民众既需要泽连斯基的强硬领导来抵御外敌,又渴望尽快结束战争、回归正常生活。正如第聂伯罗一位教师所言:“我们支持总统,但更希望明天早上不用躲进防空洞。”
泽连斯基显然深谙此道。他近期频繁释放信号:“谈判大门始终敞开,但赫尔松与马里乌波尔绝不出卖”。这种“柔中带刚”的姿态,既安抚了厌战情绪,又巩固了“国土捍卫者”形象。[page]
五、美俄的次时代博弈:新冷战下的乌克兰方程式
若泽连斯基连任,地缘棋局将如何演变?
对美冲击:特朗普不得不从“换人”转向“合作”。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美方正重新评估对乌军援结构,计划将部分装备转为长期租赁模式,既维持影响力,又降低国内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