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湾硝烟:特朗普极限施压与伊朗的生死博弈

时间:1743561864
来源:

二、波斯铁骑的反击逻辑:从“战略忍耐”到“导弹外交”

面对特朗普的“航母外交”,伊朗选择以“导弹政治”破局。2024年10月高超音速导弹突袭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绝非单纯的报复行为,而是精心设计的战略威慑。当“流星-4”导弹突破以色列铁穹防线时,德黑兰向世界传递了两条信息:其一,伊朗具备将美国盟友拖入战火的能力;其二,西方技术封锁已被实质性突破。

更值得玩味的是伊朗的“矛盾战术”。在联合国大会高举和谈大旗的同时,革命卫队却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实弹演习,这种“左手橄榄枝,右手导弹筒”的策略,恰恰印证了笔者在《伊朗联合国的投降式谈判》中的判断:德黑兰正在实践“以战逼和”的新范式。正如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司令哈吉扎德所言:“我们谈判桌上的每句承诺,都建立在导弹发射井里的千枚实弹之上。”

但伊朗并非铁板一块。最高领袖办公室与总统府之间始终存在战略温差:哈梅内伊坚持“不与暴君对话”的强硬路线,而改革派则暗示“制裁解除即可重返谈判”。这种内部分歧在2025年3月达到顶点——当特朗普亲笔信送达后,外交部发言人与革命卫队竟在同日内分别发表“绝不屈服”与“准备自卫”两种基调的声明。这种战略模糊性,恰是伊朗在高压下的生存智慧。[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