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出“请帖”的双重意图:
巩固中俄关系:特朗普上台后对俄示好,西方媒体借机炒作“中俄疏远”。普京邀请王毅访俄,意在向国际社会展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固性,打消外界对中俄互信的质疑。
引入第三方斡旋:美国斡旋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其“拉俄制华”意图使俄罗斯担忧谈判公正性。中国作为唯一与俄、乌、欧均保持沟通的大国,既能提供更具公信力的调解平台,又能对冲美欧压力。
三、中国的战略选择:为何此刻成为关键调解者?
中立立场的价值:中国自冲突爆发以来坚持“十二点和谈主张”,强调主权完整与安全不可分割。这种平衡立场使其获得独特优势:俄方认可中国对“多极秩序”的追求,乌方期待中国影响俄罗斯,欧盟则视中国为制约美国单边主义的潜在伙伴。
斡旋的历史契机:
能源与粮食杠杆:中国是黑海粮食协议最大受益国之一,同时作为俄罗斯能源最大买家,可通过经贸渠道施压双方重返谈判桌。
多边机制经验:从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战争到巴以冲突,第三方斡旋成功案例表明,中立大国介入能打破“安全困境”。中国的“特使外交”已积累实践经验,此时介入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