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际法困局:主权原则遭遇“美式双标”
1.资源主权:国际法的“纸面尊严”
1974年联合国《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明确规定:“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永久主权”。然而,美国草案中的“无限期开采权”“境外资金管控”等条款,完全践踏了这一原则。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自身在页岩气开发中严格限制外资持股,却在乌克兰推行“门户全开”——这种“美式双标”,恰如19世纪大英帝国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模式借尸还魂。
2.债务陷阱:新殖民主义的“金融变种”
将军事援助转化为资源债务的操作,本质上是一种“21世纪版本的特许经营权”。回顾历史,1882年埃及因外债失控被英国占领,2015年希腊因债务危机出让港口——如今乌克兰的剧本何其相似!美国智库“战略预测”曾警告:“控制乌克兰资源,等于掌控欧亚大陆能源走廊的钥匙”,而特朗普政府正试图用金融工具完成昔日沙俄用战争未能实现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