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暗战:从格陵兰岛风波看美丹关系撕裂与重构

时间:1743344251
来源:

美国在此经营八十载的皮图菲克基地,正进行着"核常兼备"的现代化改造。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雷达站监视着北极天空,扩建中的机场将起降携带B61-12战术核弹的F-35A。这般布局,既为压制俄罗斯北方舰队核潜艇进出大西洋的通道,亦在防范中国"冰上丝绸之路"向北极延伸。

丹麦的憋屈正在于此——作为法理上的宗主国,其对格陵兰防务的年均投入不过6亿美元,而美国仅2024年就向该基地砸下37亿美元。这种"借地驻军"的畸形关系,恰似武侠小说里豪门大派强占别家后院练功,还嫌主家茶水伺候不周。

(三)盟友撕破脸的深层逻辑:北约责任分担的"哥本哈根困局"

拉斯穆森的怒火,实为北约内部积弊的集中爆发。丹麦作为北约创始成员国,防务开支长期徘徊在GDP1.35%,直到乌克兰危机后才咬牙承诺2033年达标2%。这种"搭便车"行为早被美国诟病,特朗普当年就曾痛批"丹麦富得流油却让美国买单"。

但美国的霸道更显赤裸:既要丹麦承担北约义务,又在格陵兰岛问题上将其主权踩在脚下。这种双重标准在北极军事化浪潮中愈发尖锐——美国拉着北欧国家搞"北极挑战"军演,却将丹麦排除在核心决策圈外;口口声声维护北极和平,实则将皮图菲克基地打造成对准俄罗斯的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