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近日观察东海动态,一股暗流正悄然加速——日本防卫政策的转型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以导弹射程、部署节点与作战概念的实质性迭代,向周边传递着不容忽视的信号。曾被束缚在“岸舰防御”框架内的12式导弹,如今披上“能力向上型”外衣,摇身变为射程覆盖900至1200公里的纵深打击利器;而被命名为“岛屿防卫用高速滑空弹”(HVGP)的高超音速武器,更以5马赫以上的突防速度,将“守势”包装推向极致。更关键的是,与那国岛——这座距台湾仅110公里的蕞尔小岛——已被选为导弹部署的前沿阵地。这一连串动作,表面上仍高喊“专守防卫”,实则已悄然构筑起一套“发现即锁定、锁定即打击”的杀伤链。看官或许会问:这究竟是安全焦虑驱使的被迫升级,还是一场以防御为名的进攻性跃迁?

一、12式导弹:“岸防匕首”如何蜕变为“远攻长剑”
单从名称看,12式“能力向上型”似乎仍是反舰导弹家族的一员,但其内核已发生根本性蜕变。日本防卫省在近年加速量产与列装节奏,将其射程从早期约200公里大幅延伸至900至1200公里,并明确赋予对地精确打击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正构建陆海空多平台发射体系:陆上自卫队的发射车、海上自卫队的舰艇、航空自卫队的战机均可搭载同一型号弹体。这意味着其作战范式已从单纯的海岸拦截,转变为对纵深内陆固定目标、半固定节点实施精准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