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小型鱼类如鲫鱼、鲈鱼、鲳鱼、带鱼等;
金枪鱼建议选择罐头用的“轻肉金枪鱼”(如鲣鱼),且每周不超过1-2次。
3.“三无”淡水鱼:寄生虫高发区
一些来源不明的野生淡水鱼,如草鱼、鲤鱼、鲫鱼,若生长在污染水域或未彻底煮熟,极易携带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等寄生虫。生食或半生不熟(如鱼生、醉鱼、腌鱼)风险极高。
肝吸虫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胆管癌;
近年来因吃鱼生感染寄生虫的病例逐年上升。
淡水鱼务必彻底煮熟,避免生食;
购买有检验检疫标志的养殖鱼,避免野外捕捞的“野鱼”。
4.鱼胆“以毒攻毒”?这种鱼千万别吃胆
民间有“鱼胆清火明目”的说法,导致一些人误食草鱼、鲤鱼、鲢鱼等鱼胆,结果引发急性中毒。(本文由AI辅助生成)[page]
鱼胆汁含胆酸、氢氰酸等剧毒物质,即使高温烹煮也无法完全破坏;
少量食用即可导致恶心、呕吐、肝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致死。
任何鱼类的鱼胆都不可食用,加工时务必去除干净;
切勿轻信偏方,拿生命“试毒”。
5.反复解冻或变质的冷冻鱼
超市或菜市场中,一些冷冻鱼因储存不当、反复解冻,表面发黏、有异味、肉质松散,已滋生大量细菌,甚至产生组胺,引发过敏性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