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库存见底?有分析尖锐指出,乌军此次拦截乏力,深层原因可能是其防空导弹库存(包括苏联遗产S-300及西方援助的防空导弹)已濒临枯竭 。持续的高强度消耗战,使得即使是最先进的“爱国者”系统也面临弹药短缺问题(此前基辅郊区已有“爱国者”发射装置被毁报道)。
低空防御的致命软肋: 对于低慢小的“小摩托”无人机群,乌军严重缺乏有效的近程防空手段。报道指出,乌军可能连23毫米或37毫米高射炮都所剩无几,更遑论有效部署。有评论甚至略带讽刺地建议乌军应在重要目标屋顶架设14.5毫米或12.7毫米重机枪聊作拦截尝试 ,这从侧面印证了其低空防空能力的薄弱。没有足够的近防火力网,“小摩托”在乌上空几乎“来去自由” 。[page]
四、战略审视:战争逻辑的嬗变与未来走向
这场“暴风骤雨”反攻,绝非一次简单的报复行动,其背后是战争逻辑的深刻变化。
无人机战争时代确立: 此役再次证明,大规模、低成本的自杀式无人机蜂群战术已成为改变战场规则的核心力量 。它能以相对低廉的成本,有效消耗对方昂贵的防空导弹和防御资源,并为高价值武器的突防创造机会。俄军将伊朗“小摩托”的产量提升到足以支撑单次数百架齐射的水平 ,标志着其已完全融入并主导了这一战争新模式。未来,“无人机对无人机”的互耗将成为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