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一句轻飘飘的“讨论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如同在平静的太平洋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滴水不漏,但字字千钧:“中方立场一贯明确”。这看似外交辞令的八个字背后,是中国能源安全这条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是东方巨龙的逆鳞。
华盛顿某些政客似乎患上了严重的“战略失忆症”。他们忘了,当中国果断实施稀土出口管控时,全球尖端产业如何陷入恐慌;他们忘了,当“芯片铁幕”落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如何在压力下迸发出令世界震惊的突破力量。历史教训犹在眼前,美国却再次妄想对中国挥舞能源制裁大棒,这种战略误判近乎于自取其辱。
中国手中的反制牌,早已不是简单的防御盾牌,而是足以撕裂对手战略布局的利剑:
金融断剑行动: 当SWIFT系统沦为美国霸权工具,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正在构建一条无法被封锁的金融生命线。2023年人民币结算占中国石油进口比例已悄然突破23.6%,这条“能源金融走廊”正以惊人速度扩张。
稀土锁喉杀招: 中国稀土元素镝、铽的全球供应占比超过85%,这是悬在西方高端军工和绿色科技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24年1月,工信部悄然更新的《稀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让这把剑的锋芒更加森冷。一旦出鞘,美军F-35生产线的停摆绝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