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这种军事冒险的,是新德里日益焦灼的战略困境。一方面,深陷债务危机与外汇失衡的经济泥潭,可能促使决策者铤而走险,以军事手段转移国内矛盾或重塑地区霸权。 另一方面,面对宿敌巴基斯坦“核保护伞”下的代理人攻势(如克什米尔问题),印度精英层对传统“不首先使用核武器”(NFU)政策的质疑声日盛,转向“先发制人反制力量”(Counterforce)的冲动暗流涌动——即试图通过精准打击摧毁巴方核力量于地面。
然而,巴方高达150枚核弹头且仍在增长的核武库(预计2025年达220-250枚),以及其分散化、机动化的部署方式,使印度的“反制美梦”近乎痴人说梦。 更危险的是,这种战略猜疑本身就会刺激巴方采取反制措施,引发“行动-反应”的恶性循环,让南亚滑向核危机的边缘。[page]
二、巴铁“红旗”擎空:中段反导构筑生命线
面对印度咄咄逼人的导弹威胁,尤其是能覆盖全境、威胁核设施的“烈火”系列中远程导弹(特别是烈火-4、5)以及新锐的高超音速武器,巴基斯坦原有的防空体系(如红旗-16FE、红旗-9BE)虽能应对“大地”类短程导弹,却力有不逮。 5月努尔汗基地的遇袭,更是血淋淋地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