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甩锅与施压并行。 特朗普多次呼吁中国介入斡旋,试图将俄乌难题转移给第三方。然而,中方始终强调“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俄乌手中”,这种“不接招”的态度让美方战略落空。
其三,为选举造势。 特朗普通过唱衰谈判,暗示拜登时代的对乌政策失败,同时为自己可能的重返白宫铺路。这种“政治工具化”操作,使得和谈尚未开始便蒙上阴影。[page]
四、土耳其的尴尬:调停者的困境
作为东道主,土耳其的处境堪称“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埃尔多安试图重演2022年的调停角色,通过促成和谈提升地区影响力。然而,此次谈判的规格远低于预期——俄乌元首双双缺席,美国态度暧昧,土耳其的斡旋空间被大幅压缩。
另一方面,地缘平衡术遭遇挑战。 土耳其既要维持与俄的能源合作,又需顾及北约盟友的立场。俄方代表团提前与土外长费丹沟通立场,显示出对土耳其的“有限信任”,但乌方对谈判结果的激烈否定,也让土方苦心经营的调解人形象受损。[page]
五、战与和的悖论:谈判桌外的硝烟
谈判破裂后,战场局势陡然升级。俄军加强了对哈尔科夫方向的攻势,乌方则呼吁西方加速提供F-16战机。这种“以打促谈”的态势,暴露出双方的核心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