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中的博弈场:解码俄乌“停火30天”背后迷雾

时间:1747104593
来源:

③ 分化欧美的“楔子战术”

普京特意感谢“包括特朗普政府在内的调解人”,这记离间计直戳西方软肋。德国已因能源危机爆发反战游行,法国马克龙更暗示“欧洲不能永远当美国附庸”。若俄乌突然达成临时停火,北约内部必将陷入“该制裁还是撤军”的撕裂——这种战略模糊,恰是莫斯科最乐见的局面。[page]

三、基辅的“囚徒困境”:要主权还是要生存?

泽连斯基的处境堪称刀尖起舞:接受谈判?等于变相承认领土沦丧;拒绝谈判?可能失去欧盟最后支持。这种两难折射出乌克兰危机的根本矛盾——

① 军事现实的残酷碾压

乌军虽靠“星链+海马斯”打出几场漂亮游击战,但制空权尽失、兵力缺口达50万的硬伤,让30天停火成为续命刚需。然而俄军总参谋部早看穿此局,其最新作战地图显示:俄空降兵已楔入顿巴斯纵深,一旦停火生效,乌军连构筑第二道防线的机会都将丧失。

② 西方承诺的“玻璃天花板”

欧盟虽高调宣称“加强乌国防是主权保障”,实则军援到位率不足40%。更致命的是,美国众议院刚砍掉600亿援乌预算,转而要求“优先保护亚太利益”。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支持,让基辅不得不考虑“中立换和平”的B方案——毕竟,2014年明斯克协议停火时,乌GDP尚能维持正增长;而如今其经济已萎缩35%。[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