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当胜利日的礼花还在莫斯科红场上空绽放时,顿涅茨克平原已传来装甲履带碾碎冻土的轰鸣。俄军以无人机为眼、火炮为拳、钢铁洪流为刃,六天狂飙33.5平方公里,在巴赫穆特与阿夫杰耶夫卡之间撕开血色走廊。且随笔者视角穿透硝烟,解剖这场现代版“坎尼会战”的战术密码。
一、停火迷雾下的致命陷阱
5月7日凌晨,当基辅政权还在社交媒体炫耀“人道主义停火成果”时,乌东前线的电子战频谱突然陷入死寂——俄军“摩尔曼斯克-BN”短波干扰系统以50公里半径编织电磁铁幕,恰如《孙子兵法》所言“能而示之不能”。这份停火协议,实为莫斯科精心设计的战略烟幕。
看官且看哈尔科夫方向:1月7日深夜,俄网友拍摄到军列满载T-90M“突破-3”坦克与2S35“联盟-SV”自行火炮疾驰前线,这些装备在夜色中披挂最新“孔雀石”隐身涂层,热信号衰减率达67%。而乌军对此浑然不觉,仍在向顿涅茨克居民点倾泻炮弹,殊不知已为俄军的“惩戒行动”递上道德制高点。[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