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B:代理人战争(概率30%)
若印度情报机构策动俾路支分离势力在巴境内制造事端,巴三军情报局势必在印东北部展开报复。这种“影子战争”将考验双方的情报渗透与反制能力。
剧本C:全面失控(概率25%)
最危险的情况在于误判:印度装甲部队越境清剿时遭遇巴军“哈立德”坦克集群拦截,或在克什米尔冰川地带爆发师级规模交战。考虑到双方拥有合计340枚核弹头,任何失控都可能引发链式反应。[page]
结语:南亚的“古巴导弹危机时刻”
当印度河的水闸缓缓落下,流淌的已不是河水,而是南亚八亿农民的生计与两个核国家的尊严。美国在安理会的沉默、以色列在特拉维夫的掌声、俄罗斯在莫斯科的观望,共同构成了这场危机的国际注脚。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50年代美国通过《印度河用水条约》分化印巴,如今又借水资源危机重塑联盟。而莫迪政府若继续迷信“以压促变”,恐将重蹈尼赫鲁在1962年的覆辙——军事冒险终将反噬自身。
此刻的克什米尔,每一块冰川都折射着核冬天的寒光。当看官们读到此处时,或许印度河畔的农民正仰望着干涸的沟渠,而新德里的战略家们则在作战地图上画下新的红线。这场危机没有赢家,只有幸存者。(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