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中和浪潮正在改写能源权力规则,而俄罗斯的应对堪称“灾难级”:
战略误判:死守“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旧叙事,却忽视欧盟已将俄气踢出绿色清单;
氢能败局:规划2035年氢出口200万吨,但电解槽技术落后中美两代;
核能困守:虽保有全球最大快堆技术,但70%核燃料组件依赖法国。
更致命的是,俄《低碳战略》要求2050年碳排放比1990年减少89%,这意味着必须关停40%油田——对于靠石油续命的俄罗斯,这无异于“经济自杀”。
五、终极赌局:普京的东方押注与中国的战略窗口
面对五大情景的生死赌局,克里姆林宫的选择实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地缘捆绑:加速中俄本币结算,人民币在俄油气贸易占比从12%飙升至58%;
资源换技术:用北极LNG项目股权换取中国浮式钻井平台;
军事捆绑:向中国开放高加索雷达站,换取北斗导航系统军用级支持。
但这恰恰暴露了俄罗斯的战略脆弱性——当中国以“技术+市场”双链锁住俄能源命脉时,莫斯科已从“合作伙伴”沦为“资源附庸”。正如俄经济学家格拉济耶夫哀叹:“我们正用21世纪的资源,交换20世纪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