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神镰刀下的基辅
当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尾焰划破基辅夜空时,看官们或许还记得安东诺夫工厂冲天而起的火光——这座承载着乌克兰军工复兴最后希望的堡垒,在500公斤级战斗部的精准打击下,化作无数扭曲的金属残骸。泽连斯基曾扬言的“3000枚巡航导弹计划”,此刻正与车间里的无人机残骸一同在焦土中冒着青烟。
俄军此次打击堪称教科书级战术:导弹不仅摧毁了生产线上的无人机骨架,更将电池仓库、通讯中枢和精密仪器熔成废铁。卫星图像显示,组装区的数控机床被冲击波掀翻,宛如孩童踢倒的积木。更致命的是,乌军储备的西方制导元件在爆炸中灰飞烟灭,这些单价超过30万美元的精密器件,原本是突破俄军电子战封锁的关键。
面对如此精准的“外科手术”,乌克兰防空系统却如同摆设。美国援助的爱国者导弹早已消耗殆尽,残存的S-300系统在俄军KH-101巡航导弹(单价1300万美元)面前,连开机都成了奢望。当西方媒体还在吹嘘“拦截率”时,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早已在19次突防中验证了一个真理:没有制空权的国土,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