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欧洲觉醒:战略自主的“蝴蝶效应”
俄乌战火点燃的不仅是顿巴斯的焦土,更烧穿了欧洲的“安全幻觉”。德国突然掏出1000亿欧元强军,波兰军费飙至GDP4%,连西班牙都开始讨论重建“无敌舰队”。这场“再武装运动”背后,藏着马克龙的深谋远虑:
军事破茧:欧盟快速反应部队计划扩编至5000人,对标北约反应速度;
科技织网:欧洲电池联盟吸纳宁德时代,在诺曼底打造“锂电硅谷”;
金融筑墙:欧元结算比例在能源贸易中悄然攀升至38%,直指美元霸权软肋。
当冯德莱恩宣布“重武欧洲”计划,华盛顿智库惊呼:这哪里是防御升级,分明是另立门户的檄文!
四、中国的“静默收割”:棋局之外的破局之道
北京的战略定力,在这场变局中显露峥嵘。面对法国递来的橄榄枝,中国祭出“三连击”:
市场换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向法雷奥、米其林开放,换取电控系统专利池;
平台换空间:中法数字经济论坛落地深圳,华为与达索合建工业4.0实验室;
话语权换影响力:气候变化合作从减排承诺升级为非洲碳交易中心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