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精妙的是审查时机的把握。根据《经营者集中审查规定》,中方在交易公示期最后阶段介入,既未违反国际规则,又为战略研判赢得时间。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操作,恰似围棋中的"试应手",既测试美方底线,又为后续博弈埋下伏笔。
【前车之鉴:希腊港口的中国智慧】
回望中远集团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经典案例,可为当下提供镜鉴。2008年斥资40亿接盘"垃圾港口",如今已将其打造为地中海第一枢纽,集装箱吞吐量增长8倍至720万标箱,带动希腊GDP增长1.5%。这种"商业+战略"的双重成功,证明中国资本完全具备运营关键节点的能力。
反观美国在运河问题上的历史污点:1903年策动巴拿马独立后强租运河区,1999年才被迫归还主权。如今欲借资本手段"曲线控制",其霸权逻辑丝毫未变。
【终极较量:中美战略底线的碰撞】
这场博弈已演变为"规则制定权"的争夺。美国企图用"自由市场"包装新殖民主义,而中国则用法律武器守护全球化成果。双方在三个维度展开角力:
数据主权:港口物联网系统蕴含的航运大数据,可能成为美国对华"数字冷战"的新战场;
规则重塑:美方若掌控运河定价权,可针对性抬高中国货轮通行费,变相实施"物流关税";
联盟对抗:中国在拉美已建成"两洋铁路""智慧港口群",与美资控制的运河形成地缘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