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员素质论:现代战争打的是科技兵,印度却还在拼人海战术。没有技能升级的“人口红利”,不过是给外资企业输送廉价劳动力。
第四枪脱靶:基建烂尾拖垮“闪电战”
莫迪想复制中国“基建狂魔”神话,但现实是:全印铁路电气化率不足75%,中国已达100%;印度港口装卸效率比中国慢48小时,物流成本高出30%
。在泰米尔纳德邦,一家中资光伏厂因电压不稳,每年损失2000万卢比;在孟买郊区,卡车堵在坑洼公路上,把“当日达”变成“下周达”。最讽刺的是,中国已建成4万公里高铁,而印度首条高铁(孟买-艾哈迈达巴德)修了8年还没通车。
后勤短板:没有制空权就打不赢现代化战争,没有供应链霸权就别谈制造业崛起。当“无尘车间”和“稳定供电”都成奢望,印度工厂只能困在低端泥潭。
第五枪自伤:制度陷阱引爆“内部哗变”
土地私有制和种姓制度,成了卡在印度制造业咽喉的两根刺。在哈里亚纳邦,塔塔集团建汽车厂遭遇村民索赔10倍地价,项目拖延5年;在班加罗尔,IT园区征地引发达利特种姓抗议,外资吓得撤资。更魔幻的是,印度政府一边限制中国技术人员签证,一边又求着中企卖设备。结果就是:高价进口的中国机床没人会修,堆在仓库生锈;本土仿制药厂因原料断供,被迫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