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巷战实录:当“猫捉老鼠”成为战场主旋律
在传统认知里,城市巷战是坦克碾压街道、步兵高喊“乌拉”冲锋的钢铁洪流。然而红军城(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的实战却彻底颠覆了这一印象——这里几乎没有大规模枪战,俄乌两军的突击小组更像在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死亡游戏。双方小心翼翼地窥探对方位置,却极少主动突击,转而依靠报点战术在无声中掌控战场。

一、报点:无声战场的主导逻辑
红军城的建筑群与地下通道构成了复杂的三维迷宫。士兵一旦暴露位置,立即通过通讯设备报点,召唤后方火力或无人机进行精确打击,而非自身冒险强攻。这种打法源于现代城市战的残酷教训:盲目冲锋极易落入埋伏圈,导致整组覆灭。
笔者曾多次强调,“信息比子弹更致命”。在红军城,俄军突击小组通过报点摸清乌军守军分布后,会选择夜间或恶劣天气下渗透;乌军同样依靠报点预判俄军路线,提前布设反坦克地雷与狙击位。看似“温和”的报点,实则为后续的无人机、炮火乃至航空炸弹提供了致命坐标。[page]
二、无人机对决:城郊的天空战场
红军城西郊驻扎着乌军最强第414“马扎尔飞鸟”无人机旅,每日对城内俄军小组发动密集侦察与攻击。这些民用无人机改装的攻击平台如幽灵般盘旋,一旦锁定目标便俯冲投弹,迫使俄军士兵不得不沿废墟阴影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