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贸易史诗级反转!白宫关税铁幕撞上东方长城

时间:1761140571
来源:

2. 东方供应链的“韧性长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与此同时,中国对德国的出口为何不降反增?这恰恰是西方战略家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现实。

成本与效率的绝对优势: 即便有关税,中国制造业在全产业链、规模效应和基础设施上构筑的“成本护城河”,依然让德国企业无法割舍。在很多中间品和消费品领域,“中国制造”依然是性价比的代名词。这不是政治口号能改变的。

产业升级的“磁吸效应”: 中国不仅在巩固传统优势,更在新能源、电动车、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德国要维持其工业竞争力,就必须从中国进口这些领域的关键部件、电池、光伏组件等。这种依赖,是技术驱动的,是市场选择的,具有极强的惯性。

“在岸生产”与“离岸依赖”的辩证关系: 德国对华出口的下滑(-13.5%),深层原因并非“脱钩”,而是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正如德国商业银行经济学家斯塔默点破的真相:中国在攀爬价值链,自己能生产更多过去需要进口的高端产品;同时,德国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直接供应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对德国的出口数据下降了,但德国资本和技术在中国的存在感和利润,可能不降反升。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更难以切割的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