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句话暗示的是:俄罗斯是否也要把战争推到“乌克兰彻底失去反击能力”的地步?而反过来,西方是否也暗中希望看到俄罗斯“被持续放血直至崩溃”?
这已不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意志与战略耐性的对决。
二、阿拉斯加会谈:一场精心设计的“缓兵之计”?
前不久,俄美在阿拉斯加举行秘密会谈。外界一度猜测普京是否在寻求“体面退出”的窗口:比如用“乌克兰不加入北约”换取西方默认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现状。
但会谈后的一切表明:普京根本没有退意。
为什么?
国内政治绑架:俄罗斯主战派势力强大,军方、瓦格纳集团、极端民族主义者已将战争视为“俄罗斯复兴之战”,一旦后退,普京可能面临“叛国罪”式的反噬。
特朗普因素:特朗普放话“24小时解决俄乌战争”,普京不得不假装谈判,避免成为美国大选的政治靶子。
战场信心:俄军目前控制乌东约18%领土,掌握主动权,认为时间在自己一边。
但问题是——时间真的在俄罗斯一边吗?
三、消耗战背后:俄罗斯真的耗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