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菜常吃等于“喝油”,再馋也要学会忌口

时间:1756957545
来源:

放入冰箱后再加热,油脂被牢牢锁在食材内部,吃起来更“油腻”。

虽是素菜,却比荤菜还“油”;

长期食用易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

改用少油版做法:茄子和土豆先蒸熟再炒;

自制时控制用油,避免油炸;

外食时尽量不点或少点此类菜肴。

4.火锅配菜拼盘(尤其是油炸豆皮、油面筋)——隐形“油库”

很多人喜欢在家吃火锅,常提前准备各种配菜冻在冰箱。其中,油炸豆皮、油面筋、蟹棒、鱼豆腐等加工品,本身在制作过程中就经过油炸或高油处理,吸油能力极强。涮火锅时再蘸麻酱、香油碟,油脂摄入瞬间“爆表”。

一份火锅蘸料+油炸配菜,油脂轻松超过50克;

加工食品还含高盐、添加剂,双重负担。

选择新鲜蔬菜、菌菇、豆腐、瘦肉片等低脂食材;

蘸料用醋、蒜泥、香菜代替麻酱;

油炸豆皮、油面筋尽量少吃或不吃。

健康提醒:

✅ 冰箱不是“保险箱”:高油、高盐、高糖的菜肴即使冷藏,也无法降低其健康风险。(本文由AI辅助生成)[page]

✅ 学会“看菜忌口”:不是所有剩菜都适合再吃,尤其高油菜,宁可浪费也不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