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幽门螺杆菌阳性”,这六个字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焦虑。据权威统计,我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率超过50%,也就是说,平均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携带这种细菌。它与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密切相关,堪称“胃部头号通缉犯”。那么,一旦查出感染,到底要不要治疗?今天就来为你全面解答。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胃黏膜中的螺旋状细菌,能在强酸环境中长期存活。它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如共餐、接吻、喂孩子饭)和粪-口传播(如不洁饮食)扩散,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感染后一定有症状吗?
不一定。
很多人感染后长期无明显症状,属于“无症状携带者”。但也有人会出现:
反复上腹胀痛、嗳气、反酸
餐后饱胀、食欲下降
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感染可能引发胃黏膜慢性炎症,增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的风险。
查出阳性,必须治疗吗?
不是所有人阳性都要治,但以下人群建议积极根除:
✅ 已确诊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者
✅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者
✅ 有胃癌家族史者
✅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NSAIDs(止痛药)等伤胃药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