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反恐,东大已做好准备
8月7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在安理会西非和萨赫勒问题公开会上发言,强调要推动地区反恐合作。
2025年3月,尼日尔、布基纳法索和马里三国交界地区的清真寺血案震惊世界。极端组织"大撒哈拉伊斯兰国"使用改装无人机投掷炸弹,44名无辜平民在晨祷中丧生。
这片被称为"非洲之角"的土地,正经历着21世纪最复杂的安全危机。恐怖分子利用无人机的低成本和高机动性,在广袤沙漠中建立"飞行恐怖走廊"。2024年10月,联合国报告显示,萨赫勒地区恐怖袭击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当地GDP的12%,超过3200万人面临粮食安全威胁。更令人担忧的是,极端组织正将无人机技术与AI结合,试图实现自主化攻击,这让传统反恐手段面临颠覆性挑战。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最前线。2016年5月31日,马里加奥营地的爆炸声中,维和战士申亮亮用生命预警的37秒,成为中国参与非洲反恐的永恒注脚。截至2025年,中国已向马里、尼日尔等国派遣超过4000人次维和部队,累计排除爆炸物1200余枚,修建道路桥梁2000余公里。
但中国的贡献远不止于维和。2023年11月,尼日利亚空军使用中国翼龙-2无人机对博尔诺州武装分子实施精确打击,这让非洲国家首次拥有对抗无人机恐怖主义的有效手段。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启动"安全共筑伙伴行动",未来3年中方将向非方提供10亿元人民币军事援助,为非方培训6000名军队人才和1000名警务执法人员,支持非洲国家提升反恐能力。中方将通过“十大伙伴行动”,深化同非洲文明互鉴、贸易投资、产业链合作、互联互通、发展合作、卫生健康、兴农惠民、人文交流、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助力非洲国家消除恐怖主义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