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纸条约撑了65年:印度河的“水密码”如何成为南亚和平基石?
1960年9月19日,印度总理尼赫鲁与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在卡拉奇签署《印度河水条约》(IWT),世界银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条约将印度河系统六条支流一分为二:东部三条(拉维、比阿斯、萨特莱杰)归印度,西部三条(印度河、杰赫勒姆、杰纳布)80%水量划给巴基斯坦。这份协议不仅平息了印巴13年的“水战”,更在三次战争、无数次冲突中屹立不倒,被CNN称为“少有的外交奇迹”。
“水密码”的生存逻辑:巴基斯坦60%的农业依赖印度河水系,1200万公顷农田、2.4亿人口的生存命脉系于此。而印度虽仅获20%水量,却掌握上游克什米尔的水闸钥匙——杰赫勒姆河与杰纳布河发源于此,流经印度控制的峡谷地带,最终注入巴基斯坦平原。这种“上游卡脖子、下游保饭碗”的格局,让条约成了南亚的“脆弱平衡术”。
“最后防线”的崩塌时刻: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的枪击事件点燃导火索。莫迪政府24小时内宣布暂停IWT,关闭巴格利哈尔、萨拉尔水电站闸门,杰纳布河下游一夜断流。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怒吼:“断水即宣战!”——这条撑过核试验、恐袭、边境炮击的“和平防线”,终于被水闸斩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