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变量:从能源协议到战场砝码
3月18日的美俄通话曾达成“30天内不攻击能源设施”的共识,但俄军对军事目标的打击从未停歇。此次袭击传递出清晰信号:莫斯科将战场优势转化为谈判筹码的决心不变。正如印尼学者塞利塔所言:“特朗普的介入反而让俄军获胜概率飙升”,因为俄方深知,美国大选年的停火压力,恰恰是拖垮乌军士气的利器。
泽连斯基的困局
乌总统一面谴责俄方“将民众当人盾”,一面却被迫在居民区部署指挥所——这种矛盾在4月13日苏梅市遇袭时已暴露无遗。更致命的是,西方援助的迟疑与乌军内部问责(如所述指挥官被停职),正使基辅陷入“外交求援无果,战场节节败退”的双重绝境。
四、黑海迷雾: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幽灵?
俄军对苏梅的打击虽属战术层面,但其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改写地缘规则。
无人机战争:从苏梅到黑海
11月19日俄军对苏梅市的无人机集群攻击,已展示出“饱和式打击”的恐怖效能。而乌方获准使用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反击俄腹地后,俄方立即测试“橡树”高超音速导弹作为回应。这种“矛与盾”的升级,让黑海航运安全谈判沦为纸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