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购腐败的隐形代价
2015年“阵风”采购案曝出天价回扣丑闻,合同金额从126架缩水至36架,单价却暴涨200%。这种“政商合谋”模式,注定印度在谈判桌上腰杆挺不直。
四、破局之路:自主创新还是继续“被割韭菜”?
面对困局,印度似乎陷入两难:
“去法国化”的试探
印度试图拉拢以色列、俄罗斯合作开发航电系统,但俄制S-400的雷达频段与“阵风”系统存在兼容难题。而以色列虽愿提供技术,却要求印度放弃对法国索赔——这等于是要印度自断后路。
国产替代的幻象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宣称“阿斯特拉”导弹性能超越法国产品,但该导弹至今未能通过“阵风”发射测试。更尴尬的是,印度连国产“光辉”战机的源代码都未完全掌握,遑论逆向破解“阵风”?
地缘博弈的砝码
印度以“增购26架阵风-M”为诱饵,要求法国开放部分代码权限,但达索仅同意转移70%生产线
——这不过是把螺丝刀交给印度,核心技术仍锁在巴黎保险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