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代际差:PL-15E采用双脉冲发动机,有效射程达145公里,而印度装备的"流星"导弹虽理论射程150公里,但缺乏数据链支撑的中段修正能力
体系支撑差:ZDK-03预警机与歼-10CE组成的杀伤链,将战场感知半径拓展至600公里,而印度空军的"费尔康"预警机因电磁兼容问题,实际指挥效率仅达设计指标的65%
这场空战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在体系化作战时代,单机性能再优异,也不过是战场网络中的一个终端节点。当巴方用"脑机协同"(预警机-战机-导弹数据融合)构建起降维打击能力时,印度飞行员引以为傲的9G过载机动,不过是导弹末段红外成像仪中一个待锁定的热源。
第二章:歼-36设计密码——超视距时代的终极解决方案
当外界还在争论六代机标准时,歼-36用"2+1"三发布局、25吨级空重和6000公里航程的震撼参数,给出了中国军工的答案。这款被西方称为"空中巡洋舰"的巨兽,绝非简单的尺寸放大,而是基于未来空战三大铁律的精密计算:
铁律一:能量决定生死
3台WS-15增推型发动机提供超音速巡航能力,配合流体力学优化的修形机体,使其在1.8马赫突防时仍保持0.001㎡级RCS
内置弹舱可挂载8枚PL-17超远程导弹(射程400公里+),或在混合挂载模式下携带4枚高超音速反舰弹+2枚超距空空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