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出口俄罗斯?中俄军售三十年逆转实录!

时间:1753368261
来源:

歼-35却难以复制这种成功。作为中型隐身战斗机,其核心价值在于隐身突防与信息化空战。一旦六代机服役,其在感知能力(如智能蒙皮、全向光电)、决策速度(人工智能辅助)、动力(变循环发动机)乃至可能的高超声速打击能力上,都将对歼-35形成跨代压制。更关键的是,歼-50同样展现出作为重型舰载机的巨大潜力。届时,歼-35在解放军海空军中的定位,将变得异常模糊且尴尬。

二、 破局之道:出口!俄罗斯的航母困境与唯一解方

歼-35的产能和研发投入需要规模效应摊薄。若产量低于150-200架,经济效益堪忧。在六代机倒逼之下,效仿歼-10C模式,将其推向国际市场,成为沈飞转向歼-50生产后最现实的出路。除了传统伙伴巴基斯坦、埃及,一个意想不到却潜力巨大的买家正浮出水面——俄罗斯。

俄罗斯海军正站在航母力量的悬崖边。“库兹涅佐夫”号历经磨难,即便完成大修,其老迈的舰体和落后的系统能否撑过2040年都是巨大疑问。新建大型航母?以俄罗斯当前萎缩的造船工业和经济实力,无异于痴人说梦。

俄罗斯媒体近期热议的“替代方案”,是建造新一代中小型航母。这基于其为印度改装“维克拉玛蒂亚”号的经验。然而,中小型航母的甲板与机库空间有限,天然适配中型舰载机。俄罗斯手中有什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