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值得玩味的是其涂装细节。视频显示,飞机底部采用了反阴影涂装,这是一种高空视觉伪装技术,通过深色图案破坏飞机轮廓,使敌人在远距离难以识别其形状。这种设计在B-2上也有应用,但GJ-X似乎更进一步,结合了数字化迷彩元素,显示出中国在隐身技术上的深厚积累。此外,无人机背部还有一个“驼峰”结构,疑似背负式进气道和双发动机特征,这与美国X-47B的设计类似,但尺寸更大,暗示其可能具备更强的动力和载荷能力。
关于GJ-X的性能,多方推测其最大起飞重量在50吨至80吨之间。这个重量级是什么概念?它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部分传统轰炸机,例如俄罗斯的图-22M“逆火”(最大起飞重量约124吨)。用途方面,外界猜测不一:有人认为它是无人隐身轰炸机,专司纵深打击;有人则认为它是高空长航时侦察机,用于渗透敌方防空网;更专业的观点指出,它很可能是一款多平台,兼具侦察、电子战和打击能力。这种多用途设计,恰恰符合现代战争的“体系化”思维——单一功能平台已难以适应复杂战场。
与美国的对比更显意味深长。美国曾研制过X-47系列隐形无人机,其中X-47C计划体积相当于战术轰炸机,但最终项目夭折。反观中国,GJ-X只是过去一年中“令人眼花缭乱的隐形战机研发项目之一”,包括歼-20双座版、攻击-11无人机等,显示了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全面爆发。美国“战区”频道也不无酸楚地指出,X-47B仅相当于常规战斗机大小,而GJ-X的尺寸直接对标战略级平台,这折射出中美在无人机战略上的差异:美国更注重战术应用,而中国已在战略层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