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美国海军深知F-35C的缺陷,也难以推倒重来。
1. 军工复合体的“绑架”
洛马公司已交付900余架F-35,全生命周期利润预计达1.7万亿美元。任何重大设计修改(如改双发)都会颠覆现有供应链。所谓“Sidekick”适配器增程导弹方案,本质是打补丁式妥协。
2. 军种竞争的恶性循环
海军曾试图推动F-35C替代项目(如“下一代制空机”NGAD),但空军版NGAD优先吸走预算。海军航空兵司令曾抱怨:“我们总是在用空军的剩余资源打仗。”
(本文由AI辅助创作)
3. 战略误判的代价
美国国防部长期低估中国航空技术进步速度。当歼-20在2011年首飞时,美军评估“中国五代机至少落后20年”;如今歼-35的出现,证明中美舰载机技术已进入“互有优劣”的新阶段。
结语:航母甲板上的大国棋局
歼-35的意义远超一架舰载机:它标志着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海制空”的战略决心。而美国海军面临的,不仅是换装一款战机的问题,更是整个舰载航空兵体系的范式革命。
一名前F-14飞行员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们曾经用雄猫守护航母,现在却用肥电祈祷别坠海——或许该看看中国人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