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亿!央行连下三城
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2025年9月7日至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出席国际清算银行行长例会期间分别与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拉加德、瑞士国家银行行长施莱格尔和匈牙利国家银行行长沃尔高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就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双边金融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
这三份协议规模与期限分别为:中欧双边本币互换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协议有效期三年。中瑞双边本币互换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170亿瑞士法郎,协议有效期五年。中匈双边本币互换规模为400亿元人民币/1.9万亿匈牙利福林,协议有效期五年。
三份总规模达54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不只是简单的协议续签,而是人民币国际化在欧洲大陆布下的关键棋局。
人民币国际化再迈一步
货币互换协议的核心,是两国央行同意在约定条件下相互兑换对方货币。这相当于为中国与三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搭建了一座本币结算的桥梁,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
我国自2009年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线。截至2025年7月末,CIPS拥有176家直接参与者、1531家间接参与者,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