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歼-35:隐身舰载新锐,后发优势碾压F-35C
最后登场的是歼-35,东大自主研制的第五代隐身舰载战斗机,其前身可追溯至FC-31项目,经十余年迭代终成“海上利剑”。空重14.5吨,最大起飞重量30.8吨,作战半径超1300公里,配备8吨弹药挂载能力。技术层面,它装备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250公里,结合EOTS光电瞄准和分布式孔径系统,实现“无死角”态势感知。
与美军F-35C相比,歼-35展现出后发优势:一体化蒙皮设计和3D打印钛合金框架优化隐身性能;依托国内产业链,避免了跨国生产的品控难题;双发设计配涡扇-13E改进型发动机,确保高可靠性和机动性。证据显示,歼-35在2024年航展亮相后,已与歼-20S组成东大“隐身双雄”,标志着航空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蜕变。看官们,未来东海、南海的天空,谁还敢小觑这柄“隐身匕首”?
结语:战鹰列阵,东大空天新时代已至
看官们,9.3阅兵的四款战鹰,不仅是装备升级,更是东大空军作战理念的重构——从歼-20S的“空中大脑”到运-20B的战略投送,从空警-600的预警指挥到歼-35的舰载突防,它们共同编织了一张智能化、网络化的空天防御网。证据表明,这些创新源于东大航空工业的厚积薄发:涡扇-20发动机突破“卡脖子”技术;歼-20S仅用15年完成从首飞到列装;空警-600填补了舰载预警空白。未来,随着无人机协同和AI深度整合,东大空军将主导“多域一体”战争,守护和平的同时,震慑任何觊觎之敌。笔者坚信,这四款战鹰的翅膀下,是东大崛起的蓝天梦。(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