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热浪滚滚,出门仿佛置身“蒸笼”。面对酷暑,人们动辄大汗淋漓,不少人因此感到疲惫、口渴,甚至心慌气短。然而,中医认为,夏季出汗并非全是坏事——适度出汗,其实是身体顺应天时、自我调节的重要方式。
夏季属火,对应心,气候炎热本是自然规律。人体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实现散热降温,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更重要的是,汗为“心之液”,适度出汗有助于疏通经络、宣发阳气,还能帮助排出秋冬季节积存在体内的寒湿之气,正所谓“冬病夏治”的机理之一。
尤其在闷热潮湿的“桑拿天”,体内湿气易与暑热交织,形成“暑湿困脾”,导致头重乏力、食欲不振、胸闷恶心等不适。此时,通过适度出汗,可助阳化湿,促进新陈代谢,恢复脾胃运化功能,让身体更轻盈。
当然,出汗虽好,也需讲究“度”。过度出汗则会耗伤津液,气随津脱,出现口干舌燥、心悸气短、精神萎靡等气阴两虚的表现。因此,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天时、适度出汗、及时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