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离奇的雷击事件背后的科学揭秘

时间:1752119980
来源:

在这次事件中,方某家的房子是土木结构,位于一个小山沟里,周围没有高大的树木或其他避雷设施。唯一引入室内的,就是两根照明电线。

而且,方某睡觉的位置上方约一米处正好有一个电源开关。专家推测,正是这个位置成了雷电流侵入的“通道”。

雷电顺着电线进入室内,穿过空气,瞬间释放的能量击中方某的身体。由于电流路径复杂,形成了类似闪电形状的皮肤灼伤痕迹,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象形字”。

雷电危害不容忽视,三种雷击方式要警惕

雷电虽然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但其危害却不容小觑。根据科学分类,雷电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直击雷

雷电直接击中人体、建筑或树木,威力巨大,往往会造成严重烧伤甚至死亡。这类雷击最容易识别,但也最危险。

2.雷电波侵入

如本案所示,雷电通过电线、水管等导体进入室内,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这类雷击隐蔽性强,容易被忽视。

3.感应雷击

又称“静电感应雷”,是指雷电在附近放电时,产生的电磁场变化引起电子设备损坏。虽然对人体伤害较小,但对现代家庭电器、通信系统影响极大。

专家提醒:科学防雷,守护生命财产安全

郭彬主任提醒广大居民:

“随着农村电气化程度提高,防雷意识也要跟上。配电系统必须安装电涌保护器(SPD),防止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