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政权暂时稳住,一个以割让战略要地为代价换来的“合法”政府,又能有多大凝聚力和抵抗力去应对未来土耳其可能的蚕食、库尔德问题的发酵以及国内重建的超级烂摊子?
以色列:霸权之路的凶险: 以色列看似赢得盆满钵满,实则走在刀锋之上。强行吞并戈兰高地并逼叙利亚承认主权,是对国际法和国际共识(除美国外,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主权)的粗暴践踏。 此举将极大激化阿拉伯世界的反以情绪,为“抵抗之弧”提供新的动员理由和道德高地。土耳其、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等已纷纷谴责以色列违反国际法、威胁叙利亚主权。 以色列的“绝对安全”追求,可能正为自己制造更广泛、更持久的不安全环境。一旦地区反抗力量重新整合,或出现新的抵抗领袖,以色列的扩张成果可能成为其难以承受的战略包袱。[page]
大国博弈与地区力量重组:
美国: 作为唯一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主权”的大国或地区,其偏袒是以色列野心的最大护身符。但美以特殊关系在中东日益不得人心,美国自身战略收缩态势明显,能否长期为以色列的扩张买单并压制地区反噬,存疑。
伊朗与“抵抗之弧”: 叙利亚的进一步弱化对伊朗是重大打击。但以色列的贪婪吞并,也为伊朗提供了凝聚什叶派力量、号召地区反以的绝佳口实。未来的对抗可能更加代理人化、不对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