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虚张声势。汽车工业是日本经济的脊梁,占其制造业核心产值近20%,维系着数百万家庭的生计。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一旦日本屈从于25%的恐怖税率,无异于向本国制造业心脏捅入致命一刀。现实已足够冰冷:日本人均GDP滑落至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之后,若再失守汽车关税防线,经济断崖式衰退、甚至跌出发达国家行列绝非危言耸听。
讽刺的是,大洋彼岸的中国为日本上了一堂生动的“主权经济学”课。面对美国贸易霸凌的极限施压,中国以精准反制、构建独立产业链、加速科技自主的“组合拳”强硬回击。这一系列行动不仅有效捍卫了国家利益,更在残酷的国际博弈中赢得了战略空间与尊严。日本的有识之士终于痛苦地意识到:在霸权面前,妥协换不来安全,下跪求不来尊重。唯有拥有独立自主的意志与能力,才能真正掌控国运。
然而,历史惯性是沉重的。从广场协议被迫升值日元导致“失去的十年”,到半导体产业被美国强行打压,日本产业命脉早已与欧美资本深度绑定。美军基地的存在更如一把无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警示着任何“越轨”行为可能招致的惩罚。因此,尽管当前日本在关税谈判中表现出罕见的强硬姿态,但最终仍可能重蹈覆辙——从高调抵抗,步步后退,直至在关键利益上再次屈服于华盛顿的意志。这种“先硬后软”的循环,正是主权不完整国家无法挣脱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