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电影为何没能卖好?主演的人品很重要

时间:1645944747
来源:

在国内做体育竞技类影片到底有多难?或许《我心飞扬》给了行业一些答案。

当然不能一棒子打死说国内没有体育类型片的土壤,不然《摔跤吧!爸爸》13亿票房会让所有人闭嘴,如此看来,问题依然还是处于各个层面的差距。成功的影片往往都是类似的,而失败的项目往往各有不同的原因,对于《我心飞扬》来说,它可能在多个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冬奥会热

冬奥会电影不一定热

火热的冬奥会刚刚落下帷幕,但冰墩墩、谷爱凌的热度丝毫未减,冰墩墩至今还是“一墩难求”,而谷爱凌亦是热得发烫,这足以看出顶级赛事的捧红能力,能够产出如此巨大的流量。按说冬奥会具备了顶级平台的能量,可为何无法捧红一部冬奥会相关的电影呢?

要知道《我心飞扬》在宣传上亦是主打冬奥,尤其是当下正值冬奥期间,也拥有着“北京冬奥组委特许授权电影故事片”的强大背书,当然还有徐峥作为监制带来的品质担当,包括主演带来的流量等等,可最终这些卖座元素集结在一起,却换回了首日区区270万开画表现?

冬奥会热、冰墩墩热、谷爱凌热,但冬奥会相关的电影不一定热,它们彼此之间其实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我心飞扬》作为当下唯一的冬奥真人电影,并未将冬奥会的热度延续下去,反倒成为了后春节档首部扑街的项目,它带来的不止是反思,还有很多深刻的市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