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远的是,P-18暴露了印度战略文化的浮躁。从2020年PPT吹嘘电磁炮,到2025年渲染“144垂发”,印度惯用“参数对标”掩盖技术空心化。证据显示,其国产武器项目频现“烂尾”:LCA战机研发40年才勉强列装,“阿琼”坦克沦为阅兵花瓶。P-18恐步后尘——概念图惊艳,落地却“缩水成狗”。反观东大,军工发展稳扎稳打:052D驱逐舰技术成熟后,才升级至055;下一代战舰已聚焦高超音速武器和人工智能,而非堆砌垂发数量。看官们,真正的海上强国,不在吨位数字,而在创新底蕴与体系韧性。
结语:巨舰启航前,请先补好船底的洞
P-18驱逐舰的曝光,是印度海军雄心的华丽宣言,却也成其技术短板的放大镜。吨位和垂发数字固然唬人,但“万国牌”依赖、成本黑洞和体系短板,让这艘“印度洋巨兽”更像一艘“泰坦尼克号”——外表雄伟,却暗藏触礁风险。印度若真想圆梦蓝水海军,当务之急是放下参数攀比,补齐三大短板:一是夯实国防工业,突破动力、雷达等核心技术;二是构建作战体系,投资卫星、潜艇和C4ISR网络;三是改革军工体制,根治拖沓腐败顽疾。否则,P-18恐沦为“精神胜利法”的象征——当它终于启航时,东大的战舰早已驶向星辰大海。看官们,海上争霸,从不是PPT的战场,而是实干的征途。巨舰的龙骨,终需用自主创新的钢铁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