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的毒舌:这招好比纵火犯申请当消防队长,灭火是假,控制火势蔓延方向才是真。
2. 话语权争夺:撬动西方阵营的裂缝
英法曾提议以联合国名义向乌派兵,普京反手打出“托管牌”,实为将计就计。若西方拒绝,则暴露“双标”;若接受,俄则可借“共治”之名渗透托管机构,稀释欧美影响力。
笔者的拆解:国际政治如同菜市场砍价,谁先喊出“公道价”,谁就占了道德高地——哪怕这“公道”背后藏着三斤注水肉。
3. 时间换空间:托管期的“领土易主”陷阱
俄方提议中,托管机构需“平衡东西方代表”,但俄军是否撤离、顿巴斯地位如何界定等核心问题均被模糊化。参考克里米亚模式,俄完全可能在托管期内通过“公投”“自治”等操作,完成对乌东领土的事实控制。
笔者的警语:历史从不重复,但总会押韵。2014年的克里米亚剧本,或许正在等待一场“国际合法化”的重演。
三、国际反应:一场注定难产的“和平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