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时买布要布票,买自行车要自行车票么?就是这种供需矛盾的结果。
为了激活市场,那么就必须对商品价格进行改革。
但问题在于,老百姓受不了啊,毕竟大家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你突然价格放开,谁受得了啊!
所以国家采取了一种徐徐渐进的办法,也就是国家定价机制不变,先放开一部分价格,在计划经济市场外再建一个市场,价格由市场决定,然后根据这个市场的运行情况,慢慢改变计划价格,最终实现价格的市场化。
我们做个假设,一包盐,国家定价2毛钱,市场定价1块钱,原来消费2毛钱盐的群体,继续能享受2毛钱的盐,保证基本生活,但想吃更多盐的群体,就要花1块钱买盐了。
这也就是价格双轨制。
这个想法出发点很好,可以使价格从计划向市场过渡,这样,一方面保证社会上基本物资供应量不会有太大变动,另一方面也能刺激厂家增产,增加产品供应,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但问题在于,这个计划低估了人性。
因为2毛钱的国家定价,和1块钱的市场定价,之间存在巨大差额,谁愿意买高价盐?
大家都想买国家定价的低价盐,但国家定价的盐是有限的,卖给谁不卖给谁呢?
于是倒爷诞生了。
倒爷就是利用种种手段,买来国家定价的盐,然后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往外卖,一出一进就能攫取巨大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