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对抗:工业底牌的终极较量】
当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在议会咆哮"这是俄罗斯系统的失败"时,他刻意回避了一个残酷事实:S400的陨落,本质是工业体系代差的必然结果。俄罗斯引以为傲的40N6E导弹最大射程380公里,却对100公里内5马赫目标束手无策;法国为阵风打造的RBE-2AA雷达号称能追踪隐形目标,却在霹雳-15的主动雷达制导面前变成"高度近视"。
反观中国军工,从KLJ-7A雷达的氮化镓T/R组件,到CM-400AKG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弹体,每个技术节点都在演绎"工业木桶理论"的完美形态。更可怕的是成本控制艺术:枭龙Block3单价仅3200万美元,却实现了阵风70%的作战效能;霹雳-15单价不足百万美元,却让印度被迫用300万美元的"流星"导弹应对。这种"性能×成本"的双重碾压,正在重塑全球军贸规则。
【神话解构:西方武器的青铜时代】
阵风战斗机在克什米尔的折戟,揭开了西方武器"皇帝新衣"的最后遮羞布。这个曾在巴黎航展做出"眼镜蛇机动"的空中明星,实战中却被霹雳-15在170公里外"点名"——法国达索公司吹嘘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在中国军工专门开发的L波段干扰算法面前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