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值得玩味的是作战体系适配性:当印度苏-30MKI还在为挂载单枚布拉莫斯牺牲机动性时,枭龙Block3已能双联挂载CM-400AKG并保持850公里的作战半径。这种"轻型平台+智能弹药"的组合,完美诠释了中国军工"四两拨千斤"的设计哲学——用910公斤的精确打击,替代了传统需要5吨级弹药才能达成的毁伤效果。
【战术密码:从"大象漫步"到"蜂群手术"】
这场战役最令西方震惊的,不是某个武器平台的突破,而是作战思想的代际跨越。巴基斯坦空军将中国军事学说中的"体系破击战"演绎得淋漓尽致:D20电子战机编织的电磁天网,使印度防空指挥系统的探测距离锐减62%;歼-10C机群在霹雳-15的极限射程外实施"猎杀巡逻",迫使印度阵风机队全程不敢开启火控雷达;枭龙攻击编队则化身"数字狼群",通过战术数据链共享的实时态势,对S400阵地实施多轴向饱和攻击。
这种"电磁压制+远程狙杀+精确点穴"的三位一体战法,与1991年海湾战争中F-117的单打独斗形成鲜明对比。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巴方公布的电子沙盘显示,攻击编队始终将飞行高度控制在30米以下——这个数据背后,是枭龙Block3搭载的KLJ-7A雷达地形跟踪能力,以及中国北斗系统厘米级定位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