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缘棋局的“跷跷板效应”:中美俄欧的四角博弈密码
国际政治的本质是力量平衡。中欧美俄四方始终遵循一条铁律:任何两方结盟必遭第三方制衡。
1. 拜登时代的“联欧困局”:俄乌冲突如何成就中俄背靠背
2020年拜登执政后,高举“价值观外交”大旗修复跨大西洋关系,中欧投资协定因此搁浅。但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欧洲安全焦虑飙升,被迫全面倒向美国。中国则顺势深化与俄罗斯的能源、军事合作,形成“西线失守,东线突围”的格局。
2. 特朗普的“联俄幻觉”:为何说美俄媾和注定短命?
特朗普第二任期极力拉拢普京,甚至暗示承认俄罗斯对乌东主权。然而,4月14日其签署行政令,将对俄制裁延长一年。这暴露了美国对俄战略的本质:利用而不信任。克里姆林宫心知肚明:若弃华投美,美国终将调转枪口。正如普京所言:“北极熊与白头鹰可以共舞,但永远不会共享猎物。”
3. 欧盟的“战略觉醒”:从“美国附庸”到“自主玩家”
德国前总统施泰因迈尔曾哀叹“欧洲共同家园梦想破灭”,如今欧盟终于认清现实:依赖美国安全保护,就要承受经济殖民;追求战略自主,则需与中国合作破局。此次电动车协议正是“去美国化”的关键一步:通过绑定中国供应链,欧盟既能对冲美国关税冲击,又能获得新能源产业升级的技术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