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税寒流下的欧盟觉醒:中欧电动车协议背后的“求生逻辑”
2025年4月10日,欧盟与中国达成历史性协议:取消自2024年10月起对华电动汽车加征的额外关税,转而以“最低价格机制”替代。这一看似技术性的调整,实则是欧盟在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重压下,向中国递出的“投名状”。
1. 美国的“无差别绞杀”:从钢铝到汽车,欧盟经济命脉遭锁喉
特朗普4月2日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欧盟商品加征20%基准关税,汽车领域更被额外追加25%。这一政策直接冲击欧盟经济支柱——德国汽车工业。据测算,仅对美汽车出口锐减一项,就将导致欧盟年度GDP缩水0.8%。更令欧盟寒心的是,美国甚至将盟友的“安全软肋”武器化:特朗普宣称“北约过时论”,同时与俄罗斯频繁互动,试图构建“联俄制华”轴心。
2. 中欧的“闪电破冰”:最低价格机制暗含战略默契
面对美国的安全与经济的双重绞杀,欧盟选择以电动车关税让步换取中国支持。根据协议,中国车企将以不低于3万欧元的价格向欧盟出口电动车,既保障欧洲车企利润空间,又避免市场倾销争议。这一设计堪称精妙:中国获得市场准入,欧盟维护产业尊严,双方共同抵御美国贸易霸凌。